時間是由一連串有趣的、值得拍攝的時刻所組成。能拍照片是幸福的,拍照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2300年前,屈子被楚懷王放逐之后高歌: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想到遠方棲身又怕沒有容身之所,只好在此處隨意游走,隨處飄蕩。2012-2022期間,我在飄蕩的人間拍下了這些照片。
2022年的這個夏天,比熾烈的陽光更刺痛我的莫過于存儲著我近十年資料的硬盤宣告罷工了。經過多方努力嘗試,最終依然于事無補,算對這塊承載著我近十年青春的硬盤判了死刑。于是乎,積攢多年的影像資料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連同地面上僅有的一絲水汽一起蒸發。我曾經以為我記錄下來的那些流經我生命的重要痕跡、成長的陪伴、青春里的過客,即便在不停地離開,但記憶也會一直留在那里,沉默地呆在那個我不經常翻起的角落,而我就能一直擁有。直到我察覺如果無法借助于媒介的存儲,這些過往終將被我遺忘之后,我開始惶恐起來,在每個無法入睡的夜晚,我都在拼命回想這些年來一些被我因忙碌營生而遺漏的生活片段,隨后艱難睡去。
等我終于清醒得意識到被我記錄下來的一行行二進制數字永遠消失在流逝的時間里,我彷佛被無止境的高墻包圍。我用力仰起頭望向外面,記憶在腦海中翻涌開來,想試圖記住它們曾經的模樣,而結果也終究是無畏掙扎地徒勞一場,還能怎樣呢,可能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要學著與過去和解了。如同桑德去與被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扼殺的600張人像計劃《20世紀人》和解那般,夾雜著可惜、無奈和惆悵。
隨著記憶的走失,意義的連續性和判斷對我來說也同時走失了。相機曾為我卸下了記憶的負擔,照片是往事的遺物,是已經所發生的事情所留下的痕跡。而清楚自己走了彎路的人,至少沒有迷路。人生海海,先有不甘,后有心安。
攝影并文:袁銘澤
作者簡介:袁銘澤,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于濟南。影像風格趨向于紀實?,F為濟南市歷下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