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是江西南昌,贛江之水穿城而過,劃分了南昌城的新老城區。我以贛江為線索,行走贛江沿岸拍攝以展現河流與城市的關系:河流塑造了城市,而城市的發展也改變了河流的樣貌。
作品分為“自然空間”、“歷史空間”和“社會空間”三個部分,展現的是作為自然的贛江、贛江沿岸的歷史遺跡以及現代化進程下的贛江。
在城市形成之前,贛江之水已在這片土地上靜靜流淌。因此,我首先關注的是作為自然的贛江,去展現它枯水期與豐水期不同的樣貌以及兩岸植被的變化。
隨著文明的演進,河岸景觀發生了變化。古人在江邊修建亭臺樓閣觀賞江景,沿著贛江修筑起了高高的城墻。我拍攝了江邊的古建筑,去展現河流與城市悠久的歷史。
當我在追尋一個原始的贛江與古代的贛江時,我意識到我能捕捉到的只有一個現代的贛江,所有的事物都被打上了現代的烙印,因此我把現代化進程下的贛江作為了拍攝的重點。在城市中,贛江邊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建設中的樓盤、成排的工廠、奇異的商場與樂園。相比于這條江的文化價值,現代似乎更注重開發贛江的經濟價值,這種現代化進程中失落的一面也正是我想表現的。
攝影并文:王佳欣
作品選自: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2021屆研究生畢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