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中旬,因母親身體欠安,我退掉了上海的租處,回到了山東老家,陪伴她做了一場乳腺腫瘤切除手術。從傷口里取出的那團紅色的腫塊,像一段塵封或解凍的傷痕:重聚亦撕裂;溫柔亦刺痛。
這段敘述也自此展開。
2020年又遇上疫情,索性我就在家生活為主。這一年,也因工作,我行走在全國各地。高鐵開通后,壓縮了我與外面的距離,得以暫時把家作為原點再出發。
這是我畢業多年來,第一次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在這場如夢境般的喃喃自語中,故鄉不再具體,故事不再線性,耳聞、所見不再一一對應。模糊了現實與邊界。
這些年,我走過很多路,看過很多景,和不同的人講述,又產生了不同的版本。這些影像類似于一個記憶的切口,連接著過往與未來。
2020父親60冥壽,在最后一天,我完成了攝影書《獨白》,封面是父親的頭像。我翻拍自《永珍》里的那張照片,借用紙張紋理,放大形成了這道歲月的刮痕。這組碎片,是從《獨白》53張照片隨機挑選而來。我試圖對父親訴說,在2020年大的社會環境氛圍下之于我個體的這層現狀:溫暖又不安。
白杉|攝影集出品人
“以攝影集書寫個體成長史”的白杉,自2017年至今,他已制作發布了四本攝影集。他的作品,以攝影集為首發且是主要的媒介呈現。以一場場“流動的攝影書展”,并經文學性的表達被人逐漸熟知。其中,《31》《永珍》《獨白》以“獨白攝影集系列三部曲”入選2020第十二屆三影堂攝影獎、參展2020意大利帕多瓦國際攝影節、《獨白》(初版)榮獲2019麗水攝影節“專家推薦圖書項目”、此專題亦獲“2019索尼青年攝影師發展計劃”。獨白攝影集系列第一章《31》(2014-2017)獲《中國攝影》雜志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攝影圖書榜“2017年度自制攝影集”、入選新加坡2018亞洲隱形攝影師攝影書單元、參展東京香港上海等藝術書展。獨白攝影集系列第二章《永珍》(2004-2018)入選2018中國新銳攝影獎、入選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此專題獲百度“2017年度最具影響圖集全場大獎”。目的地攝影集系列第一章《橫斷歩道》(2017-2018)入選《中國攝影》雜志“2019編輯部推薦閱讀書目”。相關報道刊發《中國攝影》雜志、《人民攝影報》《中國攝影報》等。獨白攝影集系列第三章《獨白》(2016-2020)在此章節,是白杉此階段“內在的自由言說”的收尾。故鄉不再具體,故事不再線性。耳聞、所見不再一一對應。這猶如一場白日夢,模糊了邊界,混淆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