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dx9h5"><track id="dx9h5"></track></delect>

                <delect id="dx9h5"></delect>

                    <cite id="dx9h5"></cite>

                        <del id="dx9h5"></del>
                        <delect id="dx9h5"></delect>
                        <cite id="dx9h5"></cite>
                        首頁 >> 理論評論

                        人工智能來襲,人類攝影師如何“突圍”?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許華飛 責編:張雙雙 2023-04-23

                          4月13日,德國攝影師鮑里斯·埃爾達森在索尼世界攝影獎頒獎禮突然宣布,自己的獲獎作品《電工》實為AI(人工智能)圖像生成器DALL-E 2所創作,這戲劇性的一幕震驚了整個攝影界。

                        2fdda3cc7cd98d10859d42705370b1027aec9085.webp.jpg

                        鮑里斯·埃爾達森用AI圖像生成器DALL-E2創作《電工》

                          就在過去短短的一兩個月里,AI影像成為攝影人熱議話題。和傳統意義上攝影師使用照相機“拍攝”不同,AI圖片是由人工智能系統根據客戶的指令,在分析數據庫中既有圖像的基礎上,重新“生成”的新圖像。這樣的AI影像,有著何種特點,又會對攝影世界產生怎樣的沖擊呢?

                          AI影像的優點非常突出,一是具有絕佳的視覺創意性。AI影像的創意雖然完全基于對既往圖片的學習,但是由于其數據庫巨大,又可以不斷學習轉化一切最新的創意成果,因此在形式層面的創意上,是人類攝影師不可比擬的。二是AI “生成”圖片的過程和雇傭攝影師拍攝圖片相比,花費的時間更短、經濟成本也低廉得多,而且質量極為穩定,作為市場上的“影像產品”,擁有巨大的優勢。

                          但AI影像也有顯而易見的不足。首先,AI圖片是“生成”的,并非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情況,在一切強調真實性的攝影領域,例如紀實攝影、新聞攝影,以及純粹工具性的勘探測繪偵查攝影等,完全無能為力。其次, AI是純邏輯思考,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對于人類微妙復雜的情感還不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最后,AI影像生成是以“客戶下指令——AI生成器自動完成”的模式進行,所以AI影像的生成過程,指令者實際上沒有全程參與,游戲性和成就感都比較弱,并不適合作為一種興趣愛好。

                          AI影像對于攝影藝術而言,有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一是可以產生很多新的視覺呈現方式,新的范式不但豐富了影像世界,也可以成為攝影人(包括紀實攝影創作者和沒有功利目的的攝影愛好者)學習研究的資源。特別是隨著未來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新的形式可以豐富到何種程度,很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二是促進攝影“回歸本源”。紀實性原本是攝影區別于其他造型藝術的一大特色,但是近年來攝影界確實有怠于深入生活,癡迷“視覺魔術”的傾向,產生了不少形式炫酷但內涵單薄的作品。有了AI影像,人類攝影師在“視覺魔術”層面很快會失去一戰之力,關注現實生活、關注情感人心成為創作出好作品的不二法門,這樣反而會引導創作方向,促進攝影藝術更充分地體現自己的長處。

                          當然, AI影像的沖擊同樣不容回避。攝影世界中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更擅長“視覺魔術”,他們也可能會嘗試和AI在創意領域競爭。但AI的長處在于你即使能拿出全新的創意,AI也會迅速學會這個創意并生發出更多新創意,所以這部分創作者的長處會被迅速吞噬,甚至可能失去創作價值。

                          受沖擊更大的很可能是為中小客戶服務的攝影從業者,如照相館、影樓、個人工作室以及多數設計企業、廣告企業的攝影師。這個群體人數眾多,作品并不追求太高的思想性藝術性,主要是提供快捷經濟的攝影服務。但是AI影像的性價比更高,在美術領域, AI繪畫已經開始侵占插畫師繪圖師的市場,攝影領域這一天還會遠嗎?

                          最后,關于鮑里斯·埃爾達森獲得索尼攝影獎的事件,很多業界人士想到的是“AI影像能不能參加攝影比賽”的問題。其實人類攝影師和AI生成器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肯定不能參加同一個比賽,這就像汽車和自行車不能同場競技一樣簡單。某種程度上看,鮑里斯·埃爾達森本人參賽也只是為了喚起人們對AI影像的關注,所以他在現場干脆利落地拒絕了獎項。當然,未來很可能會有專門的AI影像比賽,但是隨著技術成熟和資本整合,達到頂級水平的AI生成器可能只有寥寥幾款,頂級生成器之間的比拼就像F 1這樣頂級的汽車賽事,一般愛好者旁觀尚可,參與則很難。某些愛好者“天降神兵利器,助我一舉奪魁”的夢想,怕是很不現實。

                          真正的問題在于,這件獲獎作品在本人聲明之前,所有經驗豐富的評委并沒有發現是AI生成的。AI影像技術為人所知的時間還很短,技術尚不成熟。如果假以時日,或許真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攝影原本是以真實性作為核心特征的藝術形式,一旦出現“真偽莫辨”的局面,將向何處發展,才是值得我們擔心的問題。無論是尋找新的技術鑒別方式,還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藝術倫理標準,都是擺在眼前的迫切任務。

                          總之,AI影像已經到來,無論視之為洪水猛獸還是靈丹妙藥,反正它來了誰也攔不住??辞迤淅?、分析其得失、找到最好的應對辦法,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相關文章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国产极品福利片,国产极品久久久久极品不卡,国产极品美女娇喘呻吟91

                                  <delect id="dx9h5"><track id="dx9h5"></track></delect>

                                      <delect id="dx9h5"></delect>

                                          <cite id="dx9h5"></cite>

                                              <del id="dx9h5"></del>
                                              <delect id="dx9h5"></delect>
                                              <cite id="dx9h5"></cite>